我是投资人郑正:创业者面对投资人时要想清楚的几个关键点

编辑:老衲 发布时间:

​广义的手机游戏产业是从2001年甚至是更早时间开始。但在中国,更多人愿意将2012年末以《我叫MT》异军凸起为标志视为是手机游戏的元年。

投资人理念基本调查

  广义的手机游戏产业是从2001年甚至是更早时间开始。但在中国,更多人愿意将2012年末以《我叫MT》异军凸起为标志视为是手机游戏的元年。基于这种观点,从随后的2013年到今日,手机游戏市场从零破百亿的市场份额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对比之下同样的事情端游用了十年。

        爆发式的增长除了造就了一批新时期的S级产品明星之外,更多的则体现在了资本市场的热度之上。从2013年开始A股并购、IPO、对赌等等名词缕见不鲜,在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土豪的同时也不由得让人们开始重新在盛世之下审视手游的资本热潮。合力投资的郑正就是这其中一位。

        对于手游市场A股的并购,郑正坦言自己有些看不懂。这种看不懂首先体现在行业泡沫之下对赌协议的“与日俱增”。“一个年利润4000万的公司,却要签下次年4个亿净利润的对赌协议,你怎么可能完成?拿什么完成。”他这样发问。

        但这样的情况在今天的中国并没有因为手游行业的深入发展而减少,反而与日俱增。而在行业的鼓噪之下也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土豪。不过做为投资人,郑正劝创业者还是要想清楚。想清楚的含义是“业务做的不错,想更进一步,但自己不懂资本,却听信了外面的造富神话走资本路线,那这种情况很容易遭遇陷阱。”

        “想清楚”最终也成为了龙虎豹与郑正对话的主题。他坦言并不是每一个创业团队最终都有能够从资本层面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这并不代表创业团队活的就不好。如他所说,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每年赚个几百万的净利润,活的也很爽。但从资本层面来说,这样的团队想要更进一步却多少有些尴尬,IPO不够标准,卖公司要签苛刻的对赌协议。看上去从资本层面找寻解决方案并不现实。

        但这并不代表这类型的创业者就没有机会了。郑正反复强调的一点是创业者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如他所说,如果创业者本身是一个产品经理,对资本不感兴趣。全部的兴趣和成就来源就在于游戏本身的话,那么在盈利的前提下却也不必一定要和资本发生对接。在他看来,成功的定义有很多种,不仅仅局限于资本层面。

        但事实上,真正能够痴迷于游戏本身不能自拔,将自身成就系于此者也恰恰是各家天使投资人和VC重点关注的目标。对于郑正来讲也不外乎如此,在这样的投资理念之下最近他的观点是这样的:“我觉的手游创业公司应该签一个真正可以完成对赌协议的协议。这个量级不过几千万,而这恰恰是一个手游公司能够赚到的钱。”看上去,在资本这块,郑正挺务实的。

        龙虎豹:您这边是一家综合性的投资机构,首先我想了解的是您自己这边看的游戏团队在您整个业务比例中占据多少? 

        郑  正:以前我可能是看项目更多,但是现在更多的时间用来开电话会议,每天平均保持14个小时的工作。从2012年9月开始到今天,包括电话聊过的公司有2000多个,游戏公司有600多家。这个数字既包括已有成熟产品的公司的,也有一些有想法想出来创业,通过朋友介绍聊一下的。基本我的态度是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想来聊聊,那我会很认真和坦诚的和你沟通。因此到目前为止我们公司每个人一个月下来平均要看80-100个公司。具体到游戏创业公司方面,一个月下来平均至少每天一家。 

        龙虎豹:说到游戏的投资,从去年到今年大家都在喊行业浮躁,但与此同时A股的并购还是缕见不鲜,这看起来挺热闹的。做为VC你们是怎么看这件事的? 

        郑  正:就收购这个事来说,其实我反倒觉的真正的一流公司往往不愿意被并购的。现在的中国并购的确是太频繁了。我们是财务投资机构,和战略投资性的公司不一样,我们是从二级市场来看这些事情。中国当前所有被并购的手机游戏公司,对赌都签的很高,但是实际上对于团队是有风险的。

        当然在这中间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出现,甚至是拿第一笔钱直接套现的人都有。但最后他没完成业绩,这个对于整个市场来说泡沫吹的太大了,最终导致那些真正优秀的公司反而有些难做。其实你仔细想想,一个税后年收入4000万净利润的手游公司,这在中国是很好的公司了。怎么就敢赌第二年一年完成4亿的净利润呢?他怎么完成呢? 

        龙虎豹:但他这样去赌了? 

        郑  正:是,他是这样去赌了。但这样导致很多优秀的游戏公司,在二级市场并购这个通道处于极为尴尬的地步。因为有的公司一年真实的利润也就是几百万,他会通过财务的方式号称年流水多少去套现。这个会引发两个不良的后果,一是很多踏实的公司卖不掉了。你看南方(指广深地区)大部分的创业者是很实干的。但现在他卖不掉了,他觉的我公司比他还好,他卖那么多,我也应该卖那么多。但是有了对赌他又觉的不合理。第二就是整个行业都浮躁了,二级市场之前每一轮的价格都在上升,我们也遇到过不靠谱的手游公司,没多少收入估值还要一个天价,弄的我们也挺郁闷,因为我们感觉到了那个份上,已经不是在投游戏了。毕竟手游成熟的要比端游、页游快很多,端游十年的路,手游两年走完了。 

        龙虎豹:听您说的好像是水份挺大的? 

        郑  正:太大了,尤其是从财务角度来看,天使投资其实还好点。但总的来讲在我看来现在的投资情况是有两种,一种是大公司内部团队在原有的平台自己做手游,一种是自己创办公司独立创业。我认为这这两者是完全的两码事。我们投资都是投后者,但就行业研究来说,今天很多投资人讲的投资案例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大公司自己做游戏,或者说有资源依托比较大的平台做游戏和独立出来创业面临的困难和最后取得的回报都是不一样的。你比如说王信文和徐波,他们做游戏的条件和资源就完全不一样,徐波做《神武》之前就已经有一个成功的游戏公司了,个人也很有钱了,他的条件各个方面都比较完善。但是王信文这种白手起家的人,百年难得一见.每天我们都用各种成功案例来分析,看这里面很多游戏的成功所代表的意义,但你把那里面腾讯的、端游和页游上市公司的产品删除掉,去看看那些真正摆手起家创业成功的人有几个?最后你会发现这个窗口其实非常狭窄,真正可以做出来的人很少的。 

        龙虎豹:所以你也挺郁闷的? 

        郑  正:从财务机构的角度出发肯定是很郁闷的,但是换个角度看也无所谓。你看很多做发行的人也在外面投团队,但是他投资这些公司的出发点,考量的角度,可能不是能不能上市,能不能退出。他不理会这些事,他的想法可能就是我把版权金转换成股权了。但是就整个行业来说,我诚实的讲创业公司的机会不大了 

        龙虎豹:这点我确实能体会,手游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郑  正:但其实不光是手机游戏行业,所有行业都差不多。因为创业公司的机会本来就不大,只不过现在和以前比起来说更小了。但是大部分创业者不这么认为,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的机会挺大的,但是成功永远只属于少数人,所以大多数人可能都是那个被坑的。你看今天出来手游创业的人,你问问他们是不是真的有一个梦想是做游戏?其实大多数人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这种创业者是挺多的。在行业里呆久了,很多年你在让他去换个地方,他告诉你说我不想在打工了。但实际的问题是大公司也不会收他了,他在社会上已经混迹很多年了。我宁肯招一个应届毕业生来培养。公司有的是培养人的机制我用你干嘛?你社会关系那么复杂,跟我的工作文化也未必能融入进来,而且你又不好被洗脑,所以这帮人游离在大公司之外。在外面飘着他也不知道找什么事做。 

        龙虎豹:你的意思是他有点高不成低不就?

        郑  正:对,高不成低不就,那就融笔钱创业看看吧?这种公司我看了之后怎么说呢?其实我心里挺难受的。 

        龙虎豹:因为资本市场最终不会认他? 

        郑  正:资本市场其实是挺理性的,因为所有的资本市场的行为都要通过二级市场去反馈。我给你举个例子,假设我今天想要去捧一个偶像明星团队,这个时候我需要找个VC去融笔钱捧这个团队,这可能是很大一笔的数目。但是人家的逻辑是什么?明星团队的评估标准就是影响力,粉丝经济。那以你需要的这个金额的数目,我可能可以同时把范冰冰工作室、李冰冰工作室这个级别的团队都投资了,那我为什么要投你? 

        龙虎豹:是呀,我也找不到答案。

        郑  正:所以话题回到游戏来说,也是一样的。从二级市场来看估值到了那个级别的公司,你要看他解决的人口就业问题,他解决的真实的利润是多少?其实标准是摆在那的。然后你以这些标准去倒推现在很多游戏公司要求的估值的话,我只能说在前端是过热的,很多的投资是不理性的。

        龙虎豹:前端过热这个现象我很好奇,他会不会对真正现在处于一线的行业公司造成一个影响?因为现在二级市场的泡沫已经让手游的估值开始调低了。 

        郑  正:足够好的一线公司,我拿多益网络这样的举例。其实对他们的影响也仅仅是观念上的转变。这个怎么讲呢?就是如果你对资本市场一无所知,真的相信外面的故事。那对不起,可能你真的会走不少弯路。因为你会对比很多业务做得没有你好得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但这些表现背后的猫腻你不清楚。就目前国内无论借壳上市,还是被高额并购的数字来说,如果真的严格按照业务水平去衡量,坦白的来讲全中国只有一两个手游公司能够达到这个标准。

        但是除了这条路之外,如果你得公司每个月毛利润差不多有1-2000万,一年有个把亿的毛利润的时候。到这个地步我认为你就不需要追求什么所谓的被人并购,或者很艰难的借壳上市。这时候有两件事情你可以选择,一是选择一个好的券商,正常的走IPO流程,国家的政策现在越来越利好了,你这种盈利级别的公司就算你上的是新三板,你也会是新三版最牛公司之一,一样有很多机构会追捧你。第二是可以反客为主,资本市场听起来很高大上。但事实上怎么讲呢?一个基金公司说了我管理10亿人民币,这个听起来挺牛的吧。其实分摊到每个LP头上也没多少钱,投到每个公司上的也就几千万人民币。某种程度上来讲我觉的大的游戏公司完全可以去做资本市场的主人。如果你的公司一个月有几千万的净利润的话你可以把国内最优秀的机构的LP都当一遍。你自己也可以成立一个自己的基金投资本行业。你可以玩资本,在这方面你可以做的事就很多了。比较典型的是成都抱团科技,他们把自己赚的钱拿出来投本行业,投了几十个公司,回报也不错。

        龙虎豹:您的意思是一线公司要是做好了反而能反客为主,不受影响?

        郑  正:是的,但是这个事情你要有跨界的相对专业的能力或者你具备一定的胸怀找到专业的团队帮你做,所以真正影响一线公司的层面可能是在这块。但前端过热,后端降温这个事主要影响的不是一线公司,他影响的是那些高不成低不就,差不多一年税后净利润在一千万左右的公司,这种公司挺尴尬的。上市不够资格,也卖不出高价。最后只能融下一轮,夹在中间挺难做的。 

        龙虎豹:但你说的这些对于大多数创业公司来讲理解挺难的。因为这个可能需要有企业家思维了,而我们的游戏行业很多创业者可能还是产品经理这样的人。因此你一下让他了解到这些,这事挺难的。

        郑  正:产品经理型的创业者想不到这些也没有什么问题,我们投了一个公司其实就是你说这种,你跟他说资本他不敢兴趣。他感兴趣的就是做出自己认为好玩,同时让绝对多数人也喜欢玩的游戏来。现在他业务做得很不错,但他就不愿意去和资本市场发生关系,我为什么要和你们发生关系?我业务做的很好,又有钱,我也很满足,也很享受这种快乐。其实这已经很成功了,但是这样的公司,我们在退出的时候确实是比较麻烦的,最大的可能是他这家公司来回购我们的股份,不过这个不是重点,其实真正优秀的人无论是产品经理还是企业家,无论你是谁,只要因此而感觉到快乐,我觉的就已经够了。资本市场还是一个比较狭义的事情,不是一定要被谁并购,或者上市这种事情才叫成功。成功的定义还是有很多种的。

        龙虎豹:但这事和他的格局也有关吧?你对创业者的格局这种事怎么看?

        郑  正:我实话实说,所谓的创业者格局对他公司商业成功与否其实一点关系也没有。

        龙虎豹:为什么呢? 

        郑  正:这么说,其实你要听冠冕堂皇的话我有一大堆。华尔街投资逻辑等等,格局高的企业家多了去了。但是真实的讲能决定一个创业者成功与否的肯定是二八法则,所有的企业家格局、心胸、能力这些他个人所有的素质永远只能占到20%左右,还有80%是命运决定的。开个玩笑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这里的读书就是我刚才说的20%,命和运这块的话也不是指你的命格星座啥的,而是说你生这个时代,有没有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你在风口的时候风吹起来没有?这是你决定不了的,你不能决定你何时出身,也不能决定从事的行业何时爆发。这件事情碰到了就碰到了,这样的例子其实在今天太多了,具体到游戏领域也有很多。

        龙虎豹:这块能不能说的详细一点?

        郑  正:今天媒体做为成功者在他成功后怎么说都是对的。但你想其实这些人真的是特别有企业家格局的人吗?或者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商人或者成功的企业家吗?我觉的不是,他们很多人确实身上有过人之处,并且很精明。但是你别往什么家上去扯,他为什么能成首富?是不是和他的聪明才智有关系?肯定有,但是只占20%,那剩下80%是什么?是历史机遇。其实我觉得历史机遇是一个专有的名词,他专门用来解释一种现象,就是以前没有出现过,今后也不会重复在出现的机会。在那个时间点上,天时、地利、人和出现一个机会,你碰到了就碰到了,这叫做历史机遇。历史机遇是不可复制也不可重现的。生在某个年代,站在风口你做了正确的事,那你就成了,我觉的这就是碰到了历史机遇。但一般来讲很多公司在此之后也就到达顶点了,事实上你看中国很多网游企业在第一次成功之后就在也没有爆发过。或者说其实在第一次之后的成功,创始人再怎么折腾也没用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做游戏的创业者有时候历史机遇放在那,谁撞上去谁就成了,这件事情是概率决定的,而创业者做的所有一切努力只有20%是起作用的,当然,有时候就差在这20%上面,20%和10%这个差别其实也是天差地别的。你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做到最好,剩下的我觉的就交给命运,真的是这样的。你非要让我总结这种经验没法总结,我觉的也没人能总结出来。

        龙虎豹:那咱们这么说,你看创业者总要看几个纬度吧? 

        郑  正:我看创业者的方法也是我们培训投资经理的方法,经常有一些年轻人跑过来问我说这投资到底怎么做?我到底怎么判断?是不是非得有十年经验才能看出来?我觉的有几个很基础的因素。第一投资这件事,你在你关注的细分行业里面至少要见过超过300家的创业公司,但是不能是那种比较不靠谱的,就是你见的项目来源基本上还是有模有样的,你基本过一遍还都靠谱。什么叫不靠谱呢?比如说之前这个创业者携程旅游网发传单的,然后要创业说做手游,这就明显不靠谱了。类似于此基础的东西我不用讲太多,总之这样的团队你看够300家以后,这个时候你心目中对人会有一个基础的认知的。这里要注意的是,你见过300个行业内的创业者并不代表你就一定很懂业务了,因为你听到的创业者和你讲的东西可能是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可以复制的,比如说你在A公司研发汽车发动机,到了B公司可以研发出更好的发动机。这个技能知识是可以传承和复制,并且被验证过的。但是游戏没有这种流程和标准,没人敢说我这个产品成了下个还能成,因此你见过300个基本的创业者之后业务我们抛开不谈只谈人,这个时候你心目中对人会有一个基础的,判断的线产生。你会意识到300个人里面哪10%的人是位于水准之上的,然后你再看300个,600个之后你在把这个标准往上拉一拉。一直看到这个线基本拉不动为止.这个时候就是你个人的能力、人脉、渠道和你的整个基金的能力能找到的创业项目的标准就有了,那就是人,什么样的人最优秀?他比你见过的90%的创业者更为优秀,这种优秀体现在很多方面:这个人的专业背景,他的知识库,他所拥有的对事情的敬业态度和投资程度,他的团队影响力等等很多。这些东西没有办法去量化,但是如果你真的谈过这么多人的话,你会有一根线摆在那。如果你没有的话只能说明你根本没有做投资的天赋,没有判断人的天赋,不适合干这个事情,行业自己就把你自己给淘汰了。所以这是你的第一个标准,判断最基本的人。

        第二件事情,咱们刚才说到对业务的判断,对业务的判断指的是大方向,通常的做法是投资自己对产业链上下游都基本搞得明白的行业,同时这个行业最好是刚刚兴起,在未来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点是符合你的投资预期与回报周期。也就是说你希望多长时间内,能通过什么样的退出通道,期望拿回多少钱的回报。

        第四点就是,根据以上三点,找到你能找到的最好的创业者,根据你的财力,把所有可以投资的足够优秀的人都投掉,然后然后把剩下的事交给命运(笑)。

        龙虎豹:您说的这种当然是最理想的模式。但是结局往往没有那么十全十美,话题说回来您刚才说的一年大部分净利润千万级别的公司,事实上大多数企业最后都是这个状况。那部分企业的未来怎么走?我是觉的这样的公司从业务上来看还是比较有潜力的,但是对于资本来说可能是有点难走。 

        郑  正:在这块你要根据预期来,如果VC的估值你不满意,并购的条件太坑,也很难独立上市,同时你还希望在业务上博一把的话,那你可以拿战略性的大公司的钱,比如可以拿腾讯的钱,可以拿完美的钱,可以拿所有愿意投你的,本行业的大公司钱,但你要清楚你的代价是什么。如果说你的目的仅仅是自己也团队可以赚钱,并且你也觉的现在的日子过的挺好的话,你可以什么资本动作都不做。先留够给公司发展的钱,然后把剩下的钱当做奖金发给兄弟们。这样的话日子也挺滋润的,我有两个朋友,是两口子,现在还在做端游。每年大概净利润400万,这个400万的概念是给底下那50几个兄弟每人分够钱,缴完税,然后两口子净赚400万。

        龙虎豹:那这种活的当然是挺滋润的了。 

        郑  正:活的很舒服的。关键一切要看你的预期,我觉的这些公司在财务机构的投融资道路上比较尴尬,但是也不并意味着当事人就觉的挺难受的。也许他过的还挺快乐的,这其实是两码事。 

        龙虎豹:这种的我也见过一些,比如说最近的做《中华铁路》的丁永仁,自有资金创业然后每年净利润一千来万,给哥几个分个几十万就行了。

        郑  正:对,说实话这种活的是挺爽的。 

        龙虎豹:他要是想退出呢?怎么办?

        郑  正:他要退出的话几条路,一是卖给更大的游戏公司。二是卖给有机会上市的公司。三就是自己上市,拼一把。

        龙虎豹:但有个挺关键的问题,类似于您说的这种团队很多是一锤子买卖。这个产品成了之后下一个产品未必成。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了?这种情况他可持续发展在哪?

        郑  正:这块我觉的你有一个很重要的误区,就是商业层面不是每个公司都会有可持续发展性,并且都有好结局的。就好像是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的,事实上本身只有1%的公司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并且做的越来越好,商业本身就是这样的。所以我才说,你活在当下享受就好了,真的不是每一个公司都会有发展的,不是每一个公司都有资本层面的解决方案的,有的公司可能就是你人生中的一段经历,在这个时间段你做了这么一件事,然后赚了一定数量的钱。未来怎么样?其实从谈人生的角度来说有很多的建议,李开复老师都已经讲完了,从发展的角度,我们并不是给所有的公司都提供方案,事实上我们只为这个行业最优秀的人,去帮助他并寻找这个方案,其实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提供不了方案,因为不是所有问题都有解的,哪怕看上去很美好的一些故事,结局也不一定美好。比如说有些财大气粗的公司一下花上十几个亿把某个游戏公司给收了,这是解决方案吗?其实不是的,很多公司被收购后战斗力直接就没有了,不仅是并购他的上市公司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承受巨大的压力和质疑,他们自己的团队以后可能在整个行业里面都很难再做出什么东西来了。

        龙虎豹:一下消逝了? 

        郑  正:对,一下就没了。什么叫可持续发展呢?我觉的像腾讯这样的公司到是一直在持续发展。 

        龙虎豹:那纯做游戏的企业,在您看来可持续发展的有谁? 

        郑  正:如果说纯游戏业务不涉及其他的话。西山居是一个,网易是一个,然后完美世界也是一个,畅游也是一个。 

        龙虎豹:说到被收购完成后战斗力直线下降的问题,2013年收购热潮的时候我看过很多公司的对赌。发现其实学问不少,有的公司感觉签了就已经结束了。

        郑  正:这话是你说的,可不是我说的。 

        龙虎豹:是我说的,之前我们也做过选题。一年之后翻过头来看,发现很多事情是基本应验的。

        郑  正:其实这个事情很普遍。这个事我不能说太多,但是我只能说现在很多公司的做法,实际就是把后辈的路都走绝了,然后让后面的人无路可走。在并购这件事情上,诚实的讲就是这样的。 

        龙虎豹:那您这个话让我听的感觉挺悲哀的。

        郑  正:我实话实说是这样的。但是确实也有一些公司正儿八经的趟出了一条路,给后人示意做榜样,而不是把你的饭吃绝。这样的公司其实也有,但是真的是非常少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做游戏的创业者都穷的太久了,在资本那阵风刚吹起来的时候太容易迷失自己。我昨天参加一个上市公司的会议,他们董事长讲的话我印象很深刻,他说现在做游戏的人赚钱太容易、太轻松了。在公司加个班、睡个睡袋就叫辛苦了,很多做实业的公司,包括饲料行业、畜牧行业、农业等等那是真苦,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人的精神状况,那个苦是真苦,人家也是真拼搏。经历了这些你才会明白,第一钱不是那么好赚的。第二,钱真的很值钱。话说到这个份上,他们对于很多游戏公司一夜暴富的新贵的感觉是第一感觉无法理解,第二是他们觉的自己是不是落伍了?但是在这里他讲了一个“但是”,三、四年过后再回过头来,那些基础打的很扎实的企业或者行业依然存在着,他缓慢但是依然在坚定的增长着。而那帮当年风云起涌的明星企业也罢,互联网新贵也罢现在在哪呢?可能基本上已经找不到了。但在这里他指的是通过并购高价买对手公司的游戏公司,自己IPO的企业仍然坚挺的活着。 

        龙虎豹:您刚才说过一点就是业务做的不错,但是真信了外界的宣传,最后挨坑。这个肯定就涉及协议方面了,那就您来看的话目前行业在并购这块的协议都是怎样的? 

        郑  正:各家的方式不大一样,通常来讲有几种。第一种是股权置换,这个不涉及现金,仅仅是我公司的股票和你公司的股票置换,然后两家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合并了。那这种方式常见于想要打包上市的公司。第二种是全现金收购,这种情况下所有的收购都是百分之百的现金交易,这其中可能会有对赌的部分,但是对赌结束后交割形式全部以现金形式完成。这种实话实说是挺爽的,但是他也会有他的问题,就是因为很爽,所以一般来讲价格不会很高。 

        龙虎豹:这种听上去好像比较健康一点?

        郑  正:对,第一他是全现金交易。第二即便对赌这种的金额是手游公司真正能赚出来的钱。而不是张嘴多少多少个亿。一般这种情况下他的对赌就是几千万这个级别的,第二年比第一年也只高了一点点,没有高太多。这种确实是做的到的,但是价格会低一些。

        龙虎豹:那除了这两种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方式呢? 

        郑  正:第三种就是现金加股票,部分现金加上并购方的股票。这里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对赌的太高,基本完不成,所以实际拿到手的并不多,第二个就是并购方股票的价值问题,诚实的讲,这些股票套现的时候机制几何真的不好说。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我们今天看到很多行业里的创业者选择被并购恰恰都是采用这种方式。

        龙虎豹:这种模式我看了几家,感觉普遍的想法是签三年对赌,然后集中精力冲第一年。把这笔合同年的交割完成了,第二年的拿到算我赚的,拿不到我也走人就是了。我觉的一人一活法吧? 

        郑  正:一人一活法这话我认同。但有一个前提是你不能影响别人的活法,把别人的路都走绝了。你要是这么做了我觉的那样的活法我至少不提倡。 

        龙虎豹:但当前的行业环境就是这样。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刚才咱们提到的行业产品经理这批人。我以前曾经想过这批人最好的出路,做个公司一个产品成了,好好活在当下。然后几年之后产品衰退了把公司一关门走人。但是后来我发现很多人其实不甘心。 

        郑  正:不甘心你再做嘛,也许资本不跟你玩儿,但资本不跟你玩不代表你活的就不好。关键还是自己有没有梦想,并且愿意为梦想付出一切的冲动,而这种人其实资本是非常喜欢的。

        我投资了一家叫擎天柱的公司。为什么愿意投他,就是因为他最接近我心目中理想的状态。他的创始人之所以要做这个行业,最核心的动机和原因是他真的喜欢,他在这件事上最大的成就确实就来自于游戏这件事情。而并不是说你短期内有多少个人利益的当期利益的回报。我们认为,真正成功的,或者说具有较大的长期成功的人,往往都具备这样的特质。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优秀的人的共性。我们遇到很多创业者也对我说我做游戏的原因是因为我非常喜欢游戏,热爱游戏。但其实99%的人是胡说八道,他完全不热爱游戏。我看他们的产品方案《大掌门》火的时候他山寨《大掌门》,《刀塔传奇》火了又山寨《刀塔传奇》,这个不是热爱,至少不是热爱游戏,在我看来这热爱的是别人帮你把路趟平了,你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但肯定不是热爱游戏。

        龙虎豹:说这个话我感觉你似乎更偏重于投有颠覆性创新的团队? 

        郑  正:我们确实是尽量投资这样的团队。但你要让我说中国的VC投资机构投资的游戏公司都是完全创新没有山寨,那是自己扇自己的嘴。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产品完全创新一点都不山寨。这种团队多年前有,在某个领域开始做的时候有,那个时候没什么可山寨的,当然是创新了。

        龙虎豹:说老实话就资本市场我有点失望,第一游戏这个东西创新的人没多少。第二你看市场现状,你真的不山寨的话很可能活不了。很多公司都是这样,要是不这么做公司早黄了。 

        郑  正:其实你不用在游戏行业这方面很绝望,因为我们很多同事看了很多其它的领域。2014年开始往回倒退,无论是人民币投资还是美元投资,在中国风投你投的项目包括一些老项目80%都是一种什么情况呢?美国有一个什么什么很火,融了多少钱,现在如何如何?那我今天就要做一个中国版的这个东西,我要融多少钱,未来会有多大的商机。 

        龙虎豹:香港有个龙虎豹,我们在中国也做了个手游龙虎豹?

        郑  正:(笑)这是玩笑了。这件事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种原罪。但是他真的没办法,因为很多事情发展就是不均衡的。很多开拓者的天赋是写在基因里的,而趋利辟害又是人的统一基本属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看你自己对这件事的认知有多深?你的见识能不能帮助你去修正这件事情?让他至少在本地化方面,或者说比之前的开拓者做的更好,如果你符合这些条件,那你的商业价值就出来了。

        龙虎豹:资本层面是不是也有这样一种考虑?就是对一个完全创新的模型看不懂,但是我找一个美国成功的商业模型让他看懂了。OK我就拿着投资了,这种情况的出现某种意义上是不是也是符合了资本方的某些需求?

        郑  正:其实不完全是。一般来讲基金不会只有一个投资标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基金会死的很难看的。因为你把所有的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了。而遇到系统性风险的话你肯定全都挂了。所以基金会有一个模型,一般来讲是橄榄型的。中间的部分比较偏稳健,两边的部分可能会投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项目。具体怎么投要因人而异,但是总的来讲不会是所有的基金策略都是投这一类,另外一种就不投了。比如说一般的基金投资两到三年,第一年投的回报率不错,这个时候到第二年和第三年可能就会把去有意的投一个非常创新或者探索未来的项目,因为这个时候回报率让他心里有底了,靠谱了。这个时候他当然会主动去投一些面向未来,更有探索性的项目。所以这个模型大致来讲是这样的。所以回答你刚才的问题,每一个资本的投资都不可能说只有一种逻辑,那是不够稳健的。做为一个基金来说,最好的模型是多元化的,这样的搭配会比较好一些。 

        龙虎豹:话题回到刚才咱们说的一种团队,挣的不是很多,但是可以活的很滋润。但是到了一个阶段之后他会面临整个行业的问题,或者说团队自身的问题。这种团队自身需要往前走一步的时候,应该怎么走? 

        郑  正:这个刚才咱们已经提过了,真到这个份上这人已经不是单纯的产品经理了。一般来讲这种公司你要看你追求的是什么?一种追求是:稳定的环境,做喜欢的产品,衣食无忧,让整个团队有钱赚同时还能没什么风险的持续稳妥前进。这种的我认为在能力水准达到一定标准的情况下卖给腾讯是最好的选择(前提是腾讯愿意买了)。去腾讯上班福利工资都不错,平台也有流量。腾讯要是说真的有一天垮了,那中国的互联网也就不用去做游戏之类的事情了,那时候应该中国互联网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的时候了。当然,卖给行业内的大公司之后,把他的资源包括进来做你的后盾支持你,也就意味着公司的自主权你可能就需要放弃了,但是你如果只想继续维持你的团队,舒服的做下去是没问题的。

        还有一种追求,就是自身完全独立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了,去走IPO的路线。但说实话真正能把公司独立做大到这个程度的人不多,我们认为不到1%的人才能真的把这条路走完。很多人可能走到中途就把公司卖了,或者是公司就维持不下去了。当然更多的是很多人熬不住了,想方设法把公司卖掉。

        龙虎豹:你觉的他经受不了诱惑? 

        郑  正:到不一定是经受不了诱惑,关键是太苦了你知道吗?那种压力太大了,实在是熬不住了。你说30多岁的人了,工作十几年辛苦的要死,房贷没还完,开着一辆破破烂烂的车,老婆孩子天天都要开销。你在外面别人问你做什么的?你说做游戏的。结果人家拿看屌丝的眼光看着你,这种精神物质上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已经很大了,这也罢了。关键是除此之外你看你手底下还有一帮小兄弟呢:个个聪明、勤奋、踏实、肯干,但一个月就只能给他们发个七八千块钱,多的一万五六,房买不起车买不起,混的挺惨,天天指着老大拉兄弟们一把。这个时候把兄弟们扛在肩上的任务会压的他很难受,所以说在这种综合的压力之下,很多人在有人说买你的时候那一瞬间心防就被突破了。无论多苛刻的条件他也认了,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对很多类似于此的创业者感同深受,但是这是从人文观怀的角度来说的。真正从资本领域来说,这不关我的事,我们理想中要投的不是这样的公司。虽然说事实上投的公司最终也会变成这样,但是没办法。理想意义上我要投的公司是那种为了梦想,依然可以埋头往前冲,一定要不到黄河心不死的那种人才行。这样的人是我们最喜欢的。在这种状态下做出来的产品在很多细节上、角度上确实不大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