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姬的那些事儿下

编辑:dx586 发布时间:

甄姬183-221,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中国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正室,魏明帝曹叡之母。本为袁熙之妻,曹操攻陷邺城后成为曹丕的妻室。后因被郭女王文德郭皇后所谮而被曹丕赐死,死后谥曰文昭皇...

甄姬(183-221),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中国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正室,魏明帝曹叡之母。本为袁熙之妻,曹操攻陷邺城后成为曹丕的妻室。后因被郭女王(文德郭皇后)所谮而被曹丕赐死,死后谥曰文昭皇后。
甄姬的死,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郭女王。曹丕对甄氏起杀机,历来都被认为是有人在曹丕的面前对甄洛进行诋毁,这其中最大的嫌疑人就是郭女王。甄氏的聪明,更多的表现在家庭内部,而郭女王却拥有参与政治斗争的智谋。在曹丕与诸兄弟争夺魏王世子的过程中,郭女王屡出奇谋,为丈夫出谋划策,所以史书中才将曹丕的登位加上了一句“后有谋”。毕竟,皇位争夺中有太多不能对外人言的阴谋诡计,可见郭女王在政治上的才智真是颇为了不起。郭女王的谋略,为曹丕的最后胜出是起了一定作用的。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继承父亲得魏王王位和丞相职务。郭女王被晋封为“夫人”。曹丕将甄洛留在邺城,只带着能够给自己出谋划策的郭女王出征,并一直把郭女王带到了洛阳,和郭女王一起同心协力地策划汉献帝禅位事宜。同年十一月,曹丕******,建立魏国,是为魏文帝。这时的甄氏39岁,郭女王37岁,两个女人都基本上失去了自己可以引以为傲的相貌。曹丕如愿以偿地当上皇帝,不用说,郭女王在他心目中更是旺夫之极。因此,在随后的册立皇后问题上,曹丕迟迟没有做出决定,他事实上已经偏向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郭女王。不久,退位的汉献帝刘协将自己的两个女儿也送进了曹丕的后宫。这两位刘贵人按照辈份,应该算是曹丕的外甥女,更何况是逊帝之女,曹丕即使不宠爱,情面上也决计不会过于冷淡。而对年纪已将四旬的甄氏来说,更糟的还不仅仅是同样已不年轻的郭女王。自打曹丕***,他身边的美女便层出不穷。希望巩固权位的将相大臣们都上赶着把自己家的美女尖儿们往魏宫里塞。很快,在这群年少的美女中,又有李贵人、阴贵人成为曹丕的新宠。远在邺城连丈夫的面都见不着的甄氏,实际上已经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绝境。在这种情况下甄姬写下了唯一传世得作品《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口烁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从君独致乐,延年寿千秋。 在《塘上行》这首诗里洋溢出女子对丈夫浓烈的思念之情,透露出甄氏对现状的不满情绪,读罢让人不免替这位苦郁的美人哀叹,命运的冷酷无情,让人无所适从。自古诗性也通人性,此诗似乎也预示着甄氏的命途多舛,后来的事实证明甄氏确实是个红颜薄命的女人。我认为甄姬跟曹植之间没有暧昧,有也是小正太曹植的一厢情愿,如果有的话她还写毛《塘上行》?对于感情有寄托的女人来说,老公变心乃是大好事一件,离得越远越好,怎么还可能埋怨呢。曹丕自己也是一个非常文艺的诗人,他应该看得出这首诗中所表现出来了妻子对他的爱怨之情。注意首先是爱,其次才是埋怨,一个正常人看到这样的诗句应该会回忆起夫妻间的美好时刻,从而唤起旧情。就算不受,最多也是嫌她啰嗦而已,谁也没有想到,曹丕读诗后勃然大怒。我认为这诗应该是戳到了曹丕的痛处。我认为曹丕大怒是有原因的。首先这首诗虽然有爱意,但是幽怨之情展漏无疑,众口烁黄金使君生别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众人胡说八道让你疏远我了,可是众人胡说八道的是什么呢~有一种可能就是埋怨曹丕宠幸郭女王听从她诋毁自己,郭女王利用曹睿是不足月生下来的,诬称甄氏怀孕二月才与曹丕结婚,曹睿是否为曹家的骨肉,很值得怀疑,曹丕以此事询问甄姬,甄洛对曹丕宠爱新欢郭氏和李贵人、阴贵人等,本已十分不满,又听说此事是郭氏从中挑拨,不禁怒火中烧,不顾一切大斥曹丕对自己亲生骨肉无端怀疑。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勾起了曹丕对他老爸的不良回忆,因为一直有传言曹操也有染指甄姬的。话说孔融这个人也参合到这个事,大家很可怪这个家事怎么可能涉及孔融呢,大家知道孔融让梨,但是孔融是怎么死的?除了孔融名门出身,自视甚高,目空一切,而且还有一个坏毛病,多嘴,这一点在官场是非常忌讳的。《后汉书·孔融传》记载:融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其嘲己,问:出何经典?’”孔融回答道: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意思就是说孔融写给曹操一封书信,里面写道周武王讨伐纣王后把妲己献给他老爸,曹操肯会想是不是哪本书真的有这样的记载,于是非常礼貌地去见孔融,孔融就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译为:照现在这样看来,我认为当年周武王肯定也是这样做的)。“想当然耳”这四个字翻译过来就是想来肯定是这样啦!!!曹操自然就想到了这是孔融在讽刺他帮曹丕抢袁熙的妻子甄姬这件事,武王(姬发)和周公(鸡蛋,不对是姬旦)是兄弟,但曹操和曹丕却是父子所以暗讽他乱伦,然后又联想到自己是非常礼貌的去请教孔融这件事,自然倍觉羞辱愤怒。后来孔融因为各种原因被曹操处死了。在建安十六年,世子曹丕担任五官中郎将。曹丕和父亲一样,喜欢文学,经常让一些文人陪伴左右。有位叫做刘桢的文人很受看重。有一次宴会,大家都喝得有点高,曹丕竟然让自己的夫人甄氏出来拜见各位宾客,大家听说世子夫人出场,都低下头趴在地上,唯独刘桢坐在位子上,平视甄氏。曹丕没有介意。过了一段时间,曹操听说了这件事,很生气,就把刘桢给抓了起来,把刘桢发配去做苦工。曹丕这个人不拘小节,曾经带着大臣在王粲的坟头学驴叫。不过,曹丕再怎么放诞任性,把自己的妻子叫出来见臣下,还是不合规矩,看大家都低着头就知道了。但是,对刘桢无礼的行为,做丈夫的曹丕没有生气,做公公的曹操反倒生气了,是不是有问题?过了一段时间,曹操也意识到自己有点反应过激,很容易让人误会,于是就去看刘桢,之后就放了刘桢。但是已经有人四处宣扬,曹操暗恋儿媳甄氏,打击报复刘桢呢。从这两点看,曹操似乎与甄氏有暧昧之情,所以才导致了刘桢被收押,多嘴孔融之死和曹丕看到《塘上行》之后的愤怒。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假设,并无事实根据。据《魏书》记载,曹操死后,曹丕将其父的妃嫔全部召来,供自己玩乐。一次曹丕生病了,其母卞太后前去看望。她掀起门帘一看,见曹丕床侧坐着的女子都是曹操生前的贴心宫妃。太后惊奇地问:“这些人何时被召到你房中来的?”曹丕回答:“父亲刚死,我就召她们来了。”说话时脸上毫无羞愧之色。卞太后见此情形,气愤地说:“你这样做,死了连狗鼠都不吃你!”  甄后之死素来众说纷纭,一是缘得子建《洛神赋》传世甚广,引得猜测之声不绝;二是缘得陈寿于《三国志》中多有回护,不加细及,而各家史料说法不一。然阅遍众书,唯有一处相似,即文帝下诏赐死甄后。郭女王在未成为皇后之时,颇有权术,能定后宫诸人,且对曹丕很有影响力,权势甚大,可谓是甄后之死的直接得利者。《汉晋春秋》中记载曹丕命人在殓葬她时,要用头发将她的面盖住,嘴中塞满麸糠,使她在阴曹地府也不得再开口说话,後来,甄宓的儿子曹叡即位,杀了後母郭嬛,追封甄宓为文昭皇太后。我认为的情况应是为:曹丕在任的时候后宫斗争剧烈。作为正室的甄后地位摇摇欲坠,在后宫跟郭女王斗法,最后落败被郭女王所杀。后来魏文帝曹丕则出于文饰家丑、庇护郭后等思虑,故不得不追下赐死甄后之诏。则甄后死状凄惨、明帝深究郭后,且此事为众史家笔伐,难有合理释义也。至于甄姬的死,我也不多做解释:因为史料根本就没有明确的记载。正史对于甄姬这个人,唯一的描述就是魏文帝曹丕的皇后,甚至连确切的姓名都没有提到。因此,甄姬的死到现在也是扑朔迷离——甄姬死时,是否真的“长发披面,以糠塞口”?如果是真的,那么曹丕又为什么要如此残酷地处死她?毕竟他们也曾是夫妻,美人香消玉殒,帝王背负千古骂名,这个结果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毕竟,无情总在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