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哥哥打地地》其实值得《地精大战侏儒》借鉴

编辑:小蜂 发布时间:

台湾大陆译名孰优孰劣,在知道了以上文化环境差异的前提后,还会去关公战秦琼的人,龙虎豹就想请他把空闲的时间精力和脑力分一点来支援了。

  上周末,暴雪在嘉年华上公布了《炉石传说》最新的资料片《Goblins vs Gnomes》,国服译名为《地精大战侏儒》。

  这个译名一开始受到玩家的非议,直接的人觉得翻译太过工整,略显死板;有更进一步思考的则觉得直译不能体现资料片特色等等。但是这一切在大家得知台服的译名叫做《炉石战记:哥哥打地地》之后,就基本上完全转向各种笑了。


地地不是弟弟 随便打

  注意,台服的译名是“哥哥打地地”,而并非“哥哥打弟弟”这样的俗语。这种非对称的词语搭配其实使用的是一种略显牵强的同音双关语,“哥哥”指代哥布林(Goblins),“地地”指代地精(台服把侏儒叫做“地精”,而地精叫“哥布林”),“哥哥打地地”展开来就是“哥布林打地精”。然后这个发音又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个场景相同:不用说没有计划生育的台湾地区,就算是国内的80后90后们,应该还是会有很多表兄堂弟的,诸位哥哥哪个没仗着发育虐过弟弟?又有哪个弟弟年幼时没领教过哥哥的淫威?龙虎豹是反对这样以大欺小,但地地就无所谓了,抽之。

  这样硬拗出来的同音双关语看似有点牵强,但如果玩家真是那么一本正经的人,《地精大战侏儒》不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翻译了么?台译的天马行空这已经不是头一回了,远的不说,刚刚测试不久的《风暴英雄》(Heroes of the Storm )在台湾地区就被翻译成《暴雪英霸》,突出了该作暴雪全明星大战的特色。

  《行尸走肉》(THE WALKING DEAD)译作《阴尸路》,这个龙虎豹脑子里为何出现了CS沙2地图小道里一人蹲着拿刀戳死尸的既视感……

  2001年,微软在Xbox上推出了《Halo》,中文译名老老实实叫《光环》,台湾译名硬要走意境风翻成《最后一战》,结果2004年Halo又出了个2代……其实台湾翻译那回还可以继续加字成《再来一次最后一战》嘛,不过最近据说《Halo 5》快出了……《第五次最后一战》?龙虎豹自己先躲一边笑去了……

  《古墓丽影》变了《古墓奇兵》之后,最大卖点一下没了。

  《孤岛惊魂》翻成《极地战豪》,拜托那是热带岛屿好么……

  《幽灵行动》翻成《火线猎杀》,嗯,看来这幽灵是烧死的。

  《狙击精英》直接升级成《狙击之神》,那位什么我还会打偏?

  《尘埃:决战》翻成《大地长征:好戏上场》确实让人闻到一股子土到掉渣的味道。

  《鬼泣》翻成《DmC:恶魔猎人》,翻完了还带着英文……

  《使命召唤》翻成《决胜时刻》,龙虎豹发现自己吐槽的能量槽已经干了……

  还有如《生化危机》(Resident Evil)被翻译成《恶灵古堡》,拜托,僵尸也是有生命的好么,它也是有实体的好么,你这么翻译人家会用咬人来抗议的好么;《镜之边缘》(Mirror's Edge )被翻译成《靓颖特务》,你真的确认这不是一部充满色情卖肉的B级电影么?

  最后来个无奖竞猜,欧巴特族的无敌铁牛和迪西康族的美陀王是谁?


开点脑洞没什么不好

  总体而言,大陆的翻译往往采用直译,尽量保留原文本意。而台湾翻译则喜欢发挥文化创意性,一定要把译名中弄点名堂出来,但许多时候就弄巧成拙。

  不过台湾游戏在某些直译案例上也偶有佳作,比如《星际争霸》(STAR CRAFT)在台服就叫《星海争霸》,听起来还是也别有一番风味。

  而且台湾译者这种比大陆翻译庞大无数倍的脑洞其实有点令人羡慕。由于地缘和文化贴近性,台湾的意译中会参考大量的日本动漫、韩国文化和闽南文化。比如手机游戏《割绳子》 (Cut Rope)的台湾译名就是《我的蛙蛙哪有那么爱吃糖》,来自于风靡日本的轻小说《我的妹妹哪有那么可爱》……虽然显得无比浮夸,但深究下来竟是有据可考的。像受到日语「明後日」影响的《明天之后》,就比大陆译名史上经典败笔《后天》要强。台湾译名中真正不好的其实是“神、魔、鬼、怪”、“总动员”等词的大泛滥,这就显得不是偷懒就是真LOW了。

  至于台湾大陆译名孰优孰劣,在知道了以上文化环境差异的前提后,还会去关公战秦琼的人,龙虎豹就想请他把空闲的时间精力和脑力分一点来支援了。台湾游戏的翻译模式用来翻译游戏里大段的文本或者语音对话非常生动,包括一些玩台服的大陆玩家也颇为认同,只拿一个名字就对台译整体水平盖棺定论,就好比拿个空的棺椁去下葬一般无二。